113.03.02蘇清雲手鞠師生展

發佈日期 : 2024-03-02

蘇清雲手鞠師生展

 

展出作者:

蘇清雲、謝朱芳足、游惠如、陳素英、劉育閔、鄭淑娟、劉寶珠、吳盈嬅、戴宜貞、謝鳴旭

 

作者介紹

指導老師:蘇清雲

經歷:

1.     現任南關社區大學「日本手鞠&實用飾品創作」課程講師

2.     109年台南市市民學苑「手鞠飾品創作」講師

3.     108~109年救國團委任手鞠、鋁線講師

4.     106、107年聽障體育運動協會「手鞠基礎、中級班」講師

5.     105年麥仔寮獨立書店「手鞠課程」講師

6.     竹編技術士

簡介:

是個平凡的上班族,手工藝的學習創作是工作之餘的喜好,很巧妙的在網路上看到92歲日本阿嬤的手鞠創作作品而開啟了手鞠的學習歷程。

自學這門傳統工藝,從探索其歷史背景、工具材料不斷的尋訪及試用、圖案的縫製比照阿嬤的圖紋無數次的拆拆縫縫,試著破解及理解其中奧妙之處,注入漫長的時間、專注力、耐心及不妥協的心,很艱辛很孤單,作品或許不是原創,但每當破解難題並縫製完成的那瞬間,雀躍的心情是無法言喻的。

沒有專業的證書認證,沒有豐富的展出經驗也沒有特別的厲害,教學的動機只是單純的想要分享學習心得與喜悅的這份初衷。在教學的過程中看見學員們因完成作品而流露出充滿成就感的笑容、滿足的笑容、不可思議的笑容、燦爛的笑容,這是鼓舞人心最溫暖的回饋,多美好且讓人感到快樂及幸福的事。

展出經歷:

1.財團法人台南市台日文化友好交流基金會---和茶寮手鞠師生展

2.成大歷史系期末「江戶時代生活展」

 

團隊簡介:

台南市南關社區大學「日本手鞠&實用飾品創作」班的學員,我們的成員有上班族、家庭主婦、自由業者、公教人員退休者,因手鞠結緣,相處融洽如家人,學習過程中一同體驗縫製手鞠的美好感受。

 

學員代表:吳盈嬅

帶著平靜的心看著針與線在毬面上時而交錯、時而互鎖、有時分層、偶爾編織,每顆毬因為配色、位置、方向、順序的差別所產生的變化,讓心情隨之感動 。

現代人每天處於匆忙緊張的生活中,縫製手鞠對於沉澱情緒起了非常大的作用,也因為這個作用而有了「一直縫」的動力。

用圓形鞠毬的〝形〞來代表人的一生,用毬上的圖案與色彩來解讀人生的歷練,各式各樣的毬代表一樣米(素毬)養百樣人(鞠毬),也代表每個人(每顆毬)都是獨一無二的,即使同樣大小、分割,也會因為配色、縫法不同而有差異,所以每個人與毬一樣都是……唯一的。

 

展覽大綱/創作理念

手鞠又稱手毬,是一種色彩繽紛的刺繡彩球,最大的特徵是球面上有著大小一致整齊劃一的幾何圖形,是視覺藝術美學,在日本稱之為 Temari意指表面帶有傳統和服般圖案或織線的皮球。 手鞠源自於中國的〝蹴鞠〞,唐朝時期傳入日本,江戶時代在皇室與貴族間風行一時,由踢玩方式慢慢演化成手拍再進化至今是價格昂貴的擺飾品。手鞠在古代除了是小玩具之外,更是一種象徵祈福的物件,一種蘊含無形情感真摯的祝福。 在古代日本的母親會利用老舊和服、棉線綑成球體再藉由一針一線融入無限情感、思念和祝福縫製圖案贈與即將遠行的孩子或出嫁的女兒,祝福一切順心圓滿。

 

傳統手鞠是圓球形〝圓〞是最古老的幾何圖形之一,圓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、完整,象徵著一種循環、周而復始永無止境,在華人文化裡有著祈求一切圓滿、圓融的意境

 

傳統手鞠上常見各式各樣花草植物、氣象圖紋…,都各自在傳達著不同的祈福含意,例如:〝麻葉紋〞是期盼孩子無病息災健康長大趨吉避凶、〝十二枡〞是給出嫁女兒衣食無憂的美好祝福

、〝雪紋〞是來自天上的信息有著五穀豐收的吉祥含意…

 

用途:因為本身就有祈福的意義在,所以無論是以什麼型態呈現,它都伴隨著吉祥幸運的附加價值,它可獨立成為擺飾品,也可把傳統和現代潮流的工藝素材做結合,製作成實用小物件將幸運福氣隨身攜帶,例如:鑰匙圈、胸針、耳環、小吊飾、 針插、髮簪……

材料:手鞠素毬內芯的素材有很多,舉凡可塑性佳不發臭不發霉是乾淨的皆可使用,材料的應用倡導廢物的回收再製,物資的永續循環減緩地球環境問題,因此手鞠可說是精美的環保工藝。

 

這雖然不是本土藝術文化,但傳遞美好事物分享快樂是不分國界的,希望藉由展出讓這充滿祝福美麗的異國藝術文化能被大家認識、欣賞,進而學習、記憶。